“爸,同桌又换人了,老师说我的学籍还在原来的学校,高考得回去考……”
晚自习的走廊里,小韩的声音有点抖。为了挤进这所区重点,家里花了九牛二虎之力,却没人告诉他:借读≠转学,学籍不在脚下这片光鲜的校园,而在十几公里外那所“旧学校”。信息差,让多少西安家长以为“交点钱就能搞定”,结果孩子临报名才发现系统里“查无此人”。
认知升级①:借读不是“搬家”,是“临时出差”
学籍=身份证号,一辈子只有一个;借读=获得“出差证明”,人走学籍不动。想直接把学籍迁到名校,那叫转学,西安市区内几乎停办。
一、先判断:我家孩子到底能不能借读?
1. 初高中均非义务教育,政策口子由市教育局统一留,原则只有三条:
- - 户籍在西安,因家庭搬迁造成通勤超1.5小时;
- - 军人、引进人才子女等政策性照顾;
- - 原校教学条件无法满足学生特殊需求(须市级以上医院或专家组证明)。
想“择校”而借读,获批率低于8%。
2. 毕业年级(初三、高三)第二学期一律不批新借读,只能回学籍校冲刺。
二、借读三步走,缺一步都“卡死”
阶段 | 关键动作 | 常见踩坑 |
---|---|---|
①原校放行 | 提交《借读申请书》,校长签字+公章;同步开具《学籍证明》 | 等开学才找原校,人家名额已用完;或班主任没权限,被一句“等通知”拖死
。 |
②目标校收人 | 带中考成绩单、户口本、家长房产/租赁备案,到校面谈;通过后拿到《同意借读接收函》 | 重点中学“学位”早被内部教职工子女预留,外面排队200+号
。 |
③教育局备案 | 两校材料+《西安市中小学借读备案表》交区基教科,系统通过才算“合法出差” | 忘记备案,高考体检、学业水平考试名单仍在原校,孩子两头跑,心态炸裂
。 |
三、材料清单:一次带齐,少跑三趟
1. 学生身份证、户口本(首页+本人页)原件及复印件
2. 中考成绩单(目标校看分数决定是否接收)
3. 原校《学籍证明》《同意借读函》(双章)
4. 监护人房产证或正式租赁备案(非西安户籍+居住证)
5. 两张一寸白底照片(系统上传用)
6. 政策照顾类附加:军官证、人才绿卡、医院诊断书等
注意:所有纸质材料需准备PDF扫描件,西安现在实行“线上预审核”,缺一项系统秒退。
四、给家长的三个良心建议
1. 先问高考:借读校能否提供历年回学籍校高考送考服务?有的学校嫌麻烦直接“放养”。
2. 再问教材:西安各区选修模块顺序不同,学期中转学可能重复学或跳过必修,孩子成绩断崖式下滑。
3. 留好证据:所有盖章文件拍照+云端备份,遇到系统“掉档”能30秒内拿出材料复验,避免孩子成为“黑户”。
五、写在最后
借读不是“捷径”,只是一次“曲线救学”。手续繁琐、政策一年一变,今天能批的区,明年可能就停办。如果你也在犹豫,不妨先把材料准备起来,再带着具体问题找人求证——
赵老师微信:zhaoinxian